信息动态

科摩罗副总统探访“东方神药”青蒿素

发布者:Guangzhou Ribao 发布时间:2017-02-23浏览量:821 字体大小:【】【】【

         


                伊吉利卢(右一)与夫人(右六)一行到广东省中医院参观传统中医疗法。

               科摩罗副总统伊吉利卢(左)到访广州期间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25日,非洲岛国科摩罗副总统伊吉利卢结束了他的首次中国之行,从广州启程回国。在到访的9天里,伊吉利卢几乎有一大半时间是在广东度过的。一连数天,伊吉利卢都在马不停蹄地考察广东的青蒿素产业。
  伊吉利卢到访广州的原因,源自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教授率队在科摩罗莫埃利岛上展开的一项抗疟援助项目。短短一年时间里,神奇的青蒿素复方药就让莫埃利岛上的疟疾几乎消失,一年中无人死于疟疾,创造了全球有史以来最快的控制疟疾的速度。
  伊吉利卢的首次访华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希望能够通过中国以及国际组织的帮助,向科摩罗全国推广青蒿素复方快速抗疟项目。“这相当于是外国领导人请咱们的中药走出国门。”
  几十年前,中国人自己发明了青蒿素,青蒿素被许多非洲国家称为是“东方神药”,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并没有站到青蒿素产业链的高端,反而沦为国外一些药厂的青蒿素原料生产基地。
  莫埃利岛上的抗疟成功,也让我们看到中国青蒿素产业的一条曲折的突围之路。
  4月18日一大早,首次到访的伊吉利卢来到了广东省中医院参观。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伊吉利卢兴致勃勃地走进各科室里观看传统的中医疗法。中午时分,在省中医院的中药柜台前,看见成堆的中药片剂打好了包准备发给患者,伊吉利卢显得有些兴奋,他拿起一片中药甘草片剂塞到了嘴里,咀嚼了起来。学医出身的伊吉利卢对中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科摩罗副总统来华请求援助
  伊吉利卢到访广州,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教授带队在科摩罗开展的一项抗击疟疾的援助项目。2007年11月,广州抗疟医疗队在科摩罗疟疾最严重的莫埃利岛上展开了项目。该项目实施前,莫埃利岛25个村庄中人群携带疟原虫率超过30%的有10个村,个别村高达94%和81%,恶性疟疾占96.9%,每年因疟疾死亡多达10~20人。项目实施一年后,平均人群携疟原虫率由23%迅速降为0.33%~1.3%,下降幅度达95%,1年来无人死于疟疾。项目取得了全球抗疟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控制疟疾的速度,引起了科摩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该项目采用的主要药物为李国桥教授与其团队研制出的中药青蒿素复方粤特快(Artequick)。李国桥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国际著名疟疾专家、青蒿素发明获奖人之一、多个青蒿素复方的发明人。
  2006年,粤特快获国家化学一类新药注册,该药品生产企业广东新南方青蒿药业有限公司也于2008年9月通过国家药监局的GMP认证。
  中国成为青蒿素原料生产国
  4月20日,卫生部领导会见了到访的伊吉利卢一行,伊吉利卢提出了请求,希望能够通过中国以及国际组织的帮助,在科摩罗全国推广青蒿素复方快速抗疟项目。
  中国自主品牌的青蒿素复方药被外国的领导人急着请出国门治病,“这是第一次。”李国桥说。
  在由原全国523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剑方主编的一本书《迟到的报道——五二三项目与青蒿素研发纪实》记录着中国发明青蒿素一段鲜为人知的内幕,1967年5月23日,为了援外、战备紧急任务,国家科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此后,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正式展开。
  “523”项目聚集了全国60多个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科研集体。经过了13年的艰苦工作才研究出了一系列抗击疟疾的药物,并从中医的传统药方中挖掘出新一代抗疟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中国对抗疟研究的投入不亚于是另一个的“两弹一星”工程,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发明成为世界抗疟史上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
  由于青蒿素抗击疟疾效果极佳,中国的这一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随即震惊了世界。但由于当时的环境不具备知识产权保护的软硬件条件,而又缺乏相应的学术保护的经验,中国发明的青蒿素并没有申请任何专利保护,并将中国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外国学者面前。上世纪80年代,当中国的科研人员期待着与国外就青蒿素产业开发展开合作的时候,却发现国外已经展开了青蒿素的研究了。
  只占国际市场一个零头
  随后,欧美国家凭借着科技产业化方面的优势,迅速占领了青蒿素产业链的高端位置,而中国逐渐成为了青蒿素的原料生产国。
  200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了中国当时青蒿素产业的发展状况,“青蒿素类药物是当今世界抗疟的王牌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青蒿素类药物生产销售十几年了,至今每年出口额不到700万美元,全世界抗疟药每年销售额为13亿~14亿美元。出口市场占有额只有0.5%,这对于我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青蒿素产业尽管迅速壮大,但仍无法有效突破受制于人的局面。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2007年1月至9月按出口额计算,全国口岸的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全国青蒿素制剂出口总额约为4000万美元。这在全世界的抗疟疾药物的总采购量中只占到了一个零头。
  有数据显示,全球90%以上的青蒿素种植和提取都在中国,由中国企业直接供应国际青蒿素类药品市场的只占极小部分,大多沦为跨国制药巨头的原材料提供者,或者是OEM工厂。
  目前,青蒿素药品的国际市场已经被一些外国大公司所牢牢掌控。据悉,瑞士诺华公司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青蒿素制剂供应商,占到了世界卫生组织采购相关药品采购量的80%,而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采购一直是受疟疾困扰的非洲国家政府采购抗疟药物的风向标。相关国际组织和非洲国家政府采购形成的公立市场占到世界上青蒿素制剂消费市场的70%以上,另外30%为非国际组织和政府采购的私立市场。
  面对青蒿素的发明已经近20年,青蒿琥酯和蒿甲醚作为商品药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但由于多种原因,青蒿素产品迟迟未能广泛应用于疟疾流行区。李国桥认为:其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疗程太长,疗程长不仅病人难以坚持,由此也增加了用药量,增加了病人的负担;二是由于商业流通环节多及利润驱动的结果。环节多,经营成本加大,同时由于各环节都必须有利润,销售到病人的价格必然太高,从而导致广大的疟疾病人买不起而得不到青蒿素的治疗。
  李国桥认为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可行的办法是从研究新复方入手,而且新的理想的抗疟复方,必须把疗程缩短到2~3天,并尽可能选择高效、成本低廉的药物进行配伍。为全球疟疾病人提供高效、低价用得起的中国青蒿素抗疟药是他为之追求的目标。这一指导思想成为他和他的同事们后来不停顿研究几代新复方的动力。
  走向世界仍有困难
  而中国自主品牌的青蒿素药品要走向国际市场,首先要迈出的一道门槛,就是必须取得世界卫生组织的药品预认证,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采购药品的先决条件,也成为了非洲一些国家政府采购的先决条件。而中国发明的青蒿素类药与其他中药一样,要想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认证非常困难。
  “中医的一些技法已经取得了世界的认可,比如针灸等,但中药要走向世界还是有一段路要走。中药要获得世界认可,必须要走相应的程序,提交相应的报告。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交化学成分分析。比如说,板蓝根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很多中药是一个复合的成分。如果没有尖端的分析设备,是根本分析不出化学成分的。”广东省卫生厅的一位官员称。
  2004年,李国桥团队研制的第三代青蒿素复方药就已经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预认证,但是至今都未通过。目前,生产粤特快的广东新南方青蒿药业有限公司也正在申请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认证。
  其次,一种药品或是疗法要想获得国际的认可,还需要在国际的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但这条路也不好走。“两年半前,我们就把在柬埔寨抗疟疾方法的文章投到美国的传染病杂志上去了,但是他们不接受,让我们投其他杂志吧。后来,文章修改后又再投了一次。但什么时候发表,我不知道。”李国桥说。
  “你可以告诉对方,说这是中国传统的药,已经通过了中国的认证,在中国许多人用了很多年,效果都很好,但是对方却不认同,这有一种文化冲突。还有一点,别人已经把游戏规则制定好,你必须遵守。”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平教授说。
  一条艰难的突围之路
  在西方主导了青蒿素药品市场游戏规则的今天,通过疗效证明自己成为了中国青蒿素药品走向世界的一种无奈和现实的选择。“因为一个国家的政府有权决定自己采用的药品。”科摩罗莫埃利岛上抗疟项目的成功,使得经济实用的青蒿素复方-粤特快(Artequick)和灭源灭疟技术引起了整个非洲大陆的广泛关注。
  目前,尼日利亚和马达加斯加均已批准试点采用粤特快灭源灭疟技术。广东援科抗疟的立竿见影效果,将进一步促成更多的国家采用这一技术,从而带动整个广东青蒿素产业的发展。
  据联合国统计,疟疾给非洲疟疾流行国家GDP每年带来1.3%的损失。援非抗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西方国家通过全球基金、美国总统疟疾基金等,每年投入非洲抗疟的经费达20亿美元,但由于策略和方法陈旧欠妥,非洲疟疾发病仍居高不下。“我国援非抗疟项目虽然投入的资金难与西方匹对,但若制定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得当,却可取得优于西方的结果”。李国桥说。“建议充分发挥我省青蒿产业的产学研结合优势,采用我省质优、经济实用的青蒿素复方-粤特快(Artequick)和灭源灭疟技术援非抗疟,花较少的钱(约10美元/人/2年)即可使当地迅速摆脱疟疾危害。”
  伊吉利卢:我们知道有压力但还是做了
  科摩罗副总统伊吉利卢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科摩罗的副总统伊吉利卢到访广州期间,本报记者抓住机会对他进行了短暂的独家专访。
  广州日报:你参观了中药的一些传统疗法,感觉怎么样?
  伊吉利卢:这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已见过,但是没有那么先进。
  广州日报:你对针灸、拔火罐等传统的中医疗法如何看待?
  伊吉利卢:这些传统的疗法都听说过,但是没有亲身体验过。这是一个整体的疗法,而且都是非常自然的一些疗法。
  广州日报:李国桥教授带团队到莫埃利岛抗击疟疾,你怎么评价他们的工作?
  伊吉利卢:科摩罗的这个项目进行一年多,我很清楚,我也去过现场。我们当初先做了一个初步调查,然后在莫埃利岛上的一些村里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然后就了解一下,看全民服药行不行。
  项目启动后一段时间,发现病毒明显下降,疟疾病也明显减少了。现在暂时在莫埃利岛上基本没有疟疾了。我们期望与李教授的团队合作,把项目推广到其他两个岛上。
  广州日报:在与中方的合作方抗击疟疾方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伊吉利卢:我们非常想将项目扩大到其他两个岛,我们更希望有中方队伍带动这个项目,有中方人员参与。
  广州日报:在开展抗击疟疾方面也曾面临着一些压力?
  伊吉利卢:我们知道有压力,但是我们还是做了。既然我们有压力当初还是做了,所以现在扩大到另外两个岛,现在应该没有当初那个压力了。我们在莫埃利岛上已经成功、有效了,那么在另外两个岛上宣传这个项目,应该不是问题。我们将对各岛的人民进行宣传,我们也通知了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有关项目在莫埃利岛上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驻科摩罗的代表已经到现场调查过和评估,结果是承认的,但是也没办法否认,现在需要巩固相关资料。
  广州日报:对于广州的印象怎样?
  伊吉利卢:我们受到非常隆重的欢迎。广州很传统,而且与现代结合。

扫一扫关注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8620-86396290

在线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