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态

青蒿种植遭遇“寒流”调查

发布者:Artepharm 发布时间:2017-02-23浏览量:901 字体大小:【】【】【

   2007年12月05日 10:12:23  来源: 重庆日报
“现在青蒿卖都卖不出去了!”11月27日,丰都县树仁镇万寿桥村二组的农民陈立明悻悻地说,“去年,我承包了70多亩土地种青蒿,亏了上万元,村里4个大户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幸亏今年没再种了,要不然亏得更惨!”

    连日来,记者在丰都、酉阳等地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蒿农因为亏损或微利已放弃种植青蒿,改种其它粮食作物。

  蒿农之痛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乡姚林村的冉东生去年种植了200多亩青蒿,收了近30吨,还网罗了10多个大户,共囤积了500多吨。11月29日下午4时许,记者在他家看到,300多平米的库房里,青蒿叶满满当当堆得像一座小山一样,发出浓郁的中草药味,但是因为搀杂着潮气与霉味,使人十分难受。冉东生说:“至今还有80多吨没卖出去,而青蒿一旦囤放起来,几个月后有效成分就会减退,不再具备原先的提取价值,只能做药品辅料。这一下我遭了五六十万。”

    “目前,老百姓卖蒿已进入亏损状态。”酉阳县一位做了10多年青蒿收购生意的徐韩告诉记者,去年9月13日以前,农民卖蒿还能赚点,1公斤曾卖到6.5到7元,之后青蒿收购价格发生“雪崩”,最低降至每公斤1.5元。今年县内企业实行每公斤5元的保护收购价,县外企业每公斤收购价格为3到4元,甚至更低,而业内公认成本价格为2元多。这导致蒿农基本无多大利润。

    “今年,蒿农利益确实受到很大损害。”酉阳县农办生产科科长张向军证实道。2005年该县青蒿种植面积为6.68万亩,产值5348万元,去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5.1万亩,产值9972万元,今年单位产值继续下降,7.2万亩青蒿产值仅4500万元。

  企业无奈

    “我们当初签订的合同价是每公斤3.5元,要求青蒿素含量达到4.5‰,到了5.5‰就按点往上提,后来却压低到1元多。”丰都县蒿农邓新华愤懑地说。去年他种了100多亩,不仅没赚钱,还损失了六七万。

    邓新华的遭遇并非个案。去年,不少蒿农由于无人收购、毁约压价蒙受了损失,今年仍有不少企业未能按时履行收购合同。

    青蒿素生产企业也有自己的无奈。如今,青蒿素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库存危机,来自原料和市场两方面的挤压让企业的利润缩水,更有甚者因为接不到订单面临倒闭破产的窘境。今年初,黔江恒星、南海制药宣布停产。目前,全国青蒿素生产企业只剩下不到10家。

    “企业没兑现承诺,农民伤了心,明年要想发展青蒿种植更加困难了。”徐韩感到生意越发难做。

  希望仍在

    “只要每公斤收购价在5元左右,农民种青蒿都要比种其他作物划得来。”重庆市华阳自然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罗荣昌说。华阳资源承担着国内青蒿素类药品的龙头企业之一——— 华立药业的青蒿原料供应任务,今年在酉阳发展种植了18400亩青蒿,每公斤收购价格为5元。

    罗荣昌算了这样一笔账:1亩青蒿需要12公斤尿素计18元,20公斤磷肥计5.2元,10公斤钾肥计26元,农肥、化肥总投入不到80元。按亩产120公斤、每公斤收购价5元计算,即便投入劳动力,也有300多元纯利润。而一般亩产能达150公斤,则有500元纯利润。“青蒿种植属于懒人产业,不择劳力,当地不少青壮劳力都已外出打工,比起种植玉米等劳心费力的作物,成本小,效益好,还不怕野猪拱。”罗荣昌说。

    对于发展青蒿产业,酉阳县农办生产科科长张向军仍充满信心。他的理由是:青蒿属于单年生的药材,发展快,难免一次超标,随着库存的消耗,复方抗疟药市场的逐渐成熟,青蒿素产业将逐渐回暖,“就像股票进入低谷会上扬。”而青蒿种植在全国其他地方已基本消亡,酉阳正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打造“世界青蒿之都”。

    新闻链接

    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特效药。2006年,我国青蒿素生产企业从3家猛增到100多家,青蒿种植面积从数万亩扩张到100万亩。而根据市科委的一项调查数据,今年我市青蒿种植面积已由2006年的30万亩下降到10万亩。(记者 向 婧)

扫一扫关注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8620-86396290

在线QQ咨询

返回顶部